蜗牛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24 作者:婉约派

相关推荐

[荐]蜗牛教学反思精选。

作为教师要知晓教案对课堂的意义。教案能提供一个总体计划和思路,如何规划一份优质全面的教案呢?根据您的要求婉约派小编为您整合了一些优质的信息“蜗牛教学反思”,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请跟进我们的网站!

蜗牛教学反思 篇1

一、在设计本课教案时,我是本着“变难为易、变厌为趣、变被动为主动”的目的,培养学生听辨、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通过这堂课来给学生一个机会,一个展示的舞台,一种表现的欲望,一种创新的动机和一种发散思维的环境。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发展,自由表演,自由创作,自由评论。

三、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提高审美的同时产生快乐,使本节课能在轻松活泼、愉快合作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2、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及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体会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

正确演唱歌曲,体会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

2、让学生在歌唱、表演的音乐实践中感受愉悦。 【教学课件的选择及应用】

1、运用自制多媒体课件配上故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内容,并加深记忆歌词,

2、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摆脱书本的束缚,能更好的为歌曲配上动作,富有表情的歌唱。 【教学准备】

同学们踏着欢快的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喜欢吃的水果---葡萄入手,从葡萄的味道、颜色、大小引出歌曲的典型节奏,运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节奏习惯,较容易的解决了歌曲的节奏难点。

1、趣味节奏,引出难点 a 秋天来了,在秋天里我们能吃到许多好吃的水果,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喜欢吃葡萄吗?谁来说说葡萄的味道是怎样的?学生回答。老师把其中的一种味道展示出来,“酸酸的”谁能把这酸的味道读出来?为了突出这种酸的味道,是把酸字读得重一点还是轻一点?哪个“酸”字更重一些?(课件出示重音记号),这是切分节奏的一种,一起用“哒”读这个节奏,用双响筒奏一奏,强调节奏重音。 b葡萄成熟以后是什么颜色?(由“紫色的”引出的颜色应该把“紫”读的重一些。学生用“哒”读节奏,用沙锤奏一奏。 c、由葡萄大小引出节奏__x

这些酸酸甜甜的葡萄个儿还不小呢,都是些大葡萄。读一读,奏一奏。 d、把葡萄的特点连起来读一读

由大葡 萄 引出难点节奏∣ⅹⅹⅹ 学生用“哒”拍读节奏 大葡 萄 __ x (出示课件)

伴着欢快的节奏,葡萄宝宝也跑到大屏幕上来了,他们不但按照节奏排好了队,而且每人还带来了一个小音符,来!请出我们的小助手——口风琴,帮助我们来唱准这些小音符。我们来个接龙游戏,切分节奏你来弹,一起来合作。 ∣1 6 5∣

看,又来了一队葡萄宝宝,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再来弹一弹。能不能轻声唱一唱。学生随琴视唱。 ∣1 6 5∣ ︱1 3 2︱ 大葡 萄 __ x ∣1 6 5∣ ︱1 3 2︱

蜗牛教学反思 篇2

《蜗牛》一课是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的第二课。对学生来说,喜爱动物之情是与生俱来的。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就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因此,观察蜗牛,不仅仅是观察它的外形,更要关注它的生活,从蜗牛的运动、反应、吃食、排泄以至繁殖等方面进行观察研究,这些内容将直接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在前一节课,我介绍了蜗牛的饲养方法,要求每个学生尽可能养几只蜗牛,并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当老师介绍了养蜗牛的方法后,学生的热情很高,都想回家饲养并观察。但成都今年比过去同期气温低,学生回家在附近很难捉到蜗牛,给观察活动带来困难。有个孩子的爷爷在一天晚上打来电话问:“在哪儿能买到蜗牛?”正好先上完这课的学生在课上汇报时,讲了她和家长捉蜗牛的经验:先给一处花坛浇一些水,过半小时后,就有几只蜗牛出现。我便把这个方法告诉了这位家长,果然,这位孩子用此种方法捉到了蜗牛,第二天高兴地对我说。我把这个办法向其他班的学生作了介绍,于是,很多孩子都捉到了蜗牛。让学生先与蜗牛相处一段时间,在相处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对它进行观察,观察次数多了,就会发现问题。这样,在上课时,就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更多的放在解决学生关注的问题上。

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我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探究的时间。课堂中第一个活动,学生小

组观察研究蜗牛用时10分,汇报交流10分钟。从时间上来说,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时间,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对蜗牛的描述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小组观察描述的方法并不雷同,学生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想。学生对蜗牛的观察也不局限于课堂,学生对蜗牛食物的探究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通过课外学生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对蜗牛依然是兴趣盎然、气氛热烈,令我颇为欣慰。

对于蜗牛的外形,壳、头、眼睛、触角是学生很容易观察到的,能够自己辨认出来。呼吸孔、和生殖孔对于学生来说,很难观察到,我采用PPT和视频进行指导与介绍,学生便能很快理解。腹部和尾部,学生知道,但是会遗漏,需要教师提醒一下。蜗牛的运动方式我主要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先将蜗牛放在玻璃上,从下方观察蜗牛的运动方式。再结合播放视频,增强观察效果,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蜗牛的运动。在观察运动的时候,蜗牛留下的痕迹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仔细留意蛛丝马迹。对于食物和排泄,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已经有一定的比较与了解,老师只要提一下即可。

通过本课教学活动和科学课的教学给我的一些思考:

1、对教学重点的把握。 过去的教学是一个个知识点的连接,而现在的.科学教学强调的是一个个活动的连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从而获得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经验。因此他关注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以及活动的价值。在本课中如果我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学生对蜗牛壳的观察上,对学生的发展会更有利。因为学生对蜗牛柔软部分的观察是他们平时就会注意的内容,没有必要在课堂上重点展开。而对蜗牛壳的观察是学生原来忽略的,如果在课堂上作为重点观察对象的话,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对动物身体细节观察的经历,进而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的观察,产生更多的发现,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去寻找对儿童来说价值更大的活动。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 。在科学教学中,不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师都会感觉时间不够。要让学生活动,没有时间的保证,活动是不会有效的。但要给学生时间,我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就产生了问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唯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效率可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活动结束了,该停就得及时停下,不然一等一两分钟就过去了,几次活动下来,仅40分钟的课堂已浪费了好几分钟了。在培养习惯方面还应包括记录的有效性,组内分工的快速,活动开始的及时等。二是对观察活动的组织。组织观察活动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把学生当成白纸,什么都去指导,时间自然不够用。当然也不能高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实际,让我们的教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3、如何引导学生生成新问题。 来源于学生内部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产生学习的内驱力。科学教学中学生如果能不断地发现,在新发现中也许新问题就会不断地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情境,让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并在发现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一个观察活动结束时,有意识地提问:“在观察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尽管只是一句话,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经常这样的教学,学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活动,从而得到更多的问题,从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开展后续活动,不再是教师要求学生去做,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和发展。

蜗牛教学反思 篇3

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我”听到一首歌谣回忆童年时观察蜗牛的事。文章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写“我”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蜗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在讲这一课时,根据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这一点入手,课前,我首先布置学生观察蜗牛,画蜗牛,给蜗牛设计一个家等探究活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先介绍下自己观察、动手后对蜗牛的感受、看法,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验、交流等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在感悟课文时,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读,读出对蜗牛的喜爱之情和赞美之情。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想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个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仔细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接下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理解“蜗牛是怎样在垂直平面上爬行”这部分内容,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在反馈时,通过回顾自己爬山时的体验,从而体会出蜗牛爬行的艰难,同时也理解了“长途跋涉”这一词的含义和蜗牛不懈努力的精神。课后,我布置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像课文的作者那样,仔细观察它的样子、动作,看看有哪些新发现,并做好观察日记,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这样,不仅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蜗牛还是很感兴趣的,课后,有一个同学对我说:“老师,以前,我总觉得蜗牛太笨了,爬得慢吞吞的;现在,我觉得蜗牛太伟大了,我要学习它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蜗牛教学反思 篇4

在这课的设计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整个教学环节清晰,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以突出音乐故事创设音乐氛围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取得良好效果。

1、精选教法、注重学法

《让儿童音乐剧进入音乐课堂》是我们学校音乐教研课题,儿童音乐剧涉及音乐、舞蹈、文学、戏剧、表演、美术、等多个领域、是多个艺术学科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就是采用了这种全新的授课方式,通过讲故事——编创故事——表演故事——歌唱故事——音乐剧表演这一主线展开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做到让学生喜欢音乐剧,愿意表演音乐剧,从而进行音乐剧的'创作。

在学法的设计上我主要采用语言引趣、故事导趣,创编拓趣的方法,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自我创编故事,自我学唱歌曲,自我制作道具,自我编排表演,并通过观察从生活中、寓言中、故事中找寻音乐剧的创作素材,在参与音乐剧表演过程中全面展示学生的综合技能,教师在整堂课中做孩子的引路人,与他们同创作,同表演、同欢乐。师生互动,让音乐欢乐的氛围感染每一个人。

2、整堂课运用了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运用,给学生丰富直观的视觉效果,突出了音乐课的趣味性、生动性,也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符合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并能够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课堂创设了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认识、体验和创造音乐。

3、分散难点,由浅入深学习歌谱

从选择与蜗牛爬行相符合节奏入手,边听歌曲边进行击拍,即是节奏练习又使学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歌谱学唱之前,老师从切分音符作为切入点,练习本课歌曲重点节奏,再进行乐句的视唱比较,这样一首歌曲的主要乐句非常轻松地学会了,再学唱歌曲就轻车熟路了。

4、创编音乐剧,使学生音乐创造力得到培养。

儿童音乐剧进入音乐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授课方式的大胆转变,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彻底从课堂中解放了自我,和学生同快乐,同创作、同表演。为学生创设了展示自我的广阔空间。让音乐剧进入音乐课堂是一种全面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形式,本节课就是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活动中,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创编,进行音乐创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伴奏、演唱与表演,孩子们边听着音乐、唱着歌儿、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地融入到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他们如临其境,切身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内容。这样,孩子们心理得到满足,个性得到了发展了,情感也充分表达出来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蜗牛教学反思 篇5

上课伊始,我亲切地与学生聊找蜗牛朋友的经验,并把一个学生的蜗牛要来看,然后“不经意地”把他的蜗牛与我的一盒蜗牛混在一起,让他说说自己蜗牛的特点,从而帮我找到他的蜗牛。学生说他的蜗牛有两对触角、一个壳,是白色的,而我的蜗牛也有许多符合这些特征。学生感到无计可施了,我才告诉学生:“老师是跟你开玩笑呢!”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发现自己对蜗牛朋友的了解确实非常有限,从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观察蜗牛的积极性,在下面的观察中发现了自己的蜗牛的许多细小的特征。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我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把这种好奇心发展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的兴趣范围,激发研究的欲望。

在研究蜗牛的环节,学生提的关于蜗牛的问题有:蜗牛的寿命有多长?蜗牛最害怕什么?蜗牛能在水里生活吗?蜗牛为什么会冬眠?蜗牛的粘液永远也流不完吗?蜗牛贪吃吗?蜗牛有几颗牙齿?蜗牛冬天上哪冬眠?蜗牛怎样从壳里爬出来?看来,学生的.小脑瓜里有无穷无尽的天地,就看我们会不会发掘。

研究时,学生选了几个问题:蜗牛怕什么、研究蜗牛能在哪些物体上爬、蜗牛吃什么等。幸亏我课前准备了大量的材料,学生的研究才如鱼得水。在我的指导下,学生有条不紊地提出猜想、设计方案、领取材料、分工合作、记录、讨论、总结汇报。看到他们真的“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我感到由衷地喜悦。

听课教师的课后反馈:

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教师着眼于“课程目标”,置“学生的发展”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观察、探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舍的花时间,让学生去探究,给学生创造机会,营造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教师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主见的、有思维的个体,留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教师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使他们的思维随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投入了“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甚至达到兴奋、忘形的境界,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成功。

蜗牛教学反思 篇6

《蜗牛》一课采用了观察探究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学生能够在自主的空间里,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堂课中来,经历一次“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同学们认真地去观察,探究、想象,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的一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在哪些地方能找到蜗牛?”、“蜗牛生活在哪里?”本课以这种简单的问题为领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然后用“你们还想知道蜗牛的一些什么?”这个问题导入本课的学习。从而让学生产生了动手实验探究的欲望。

二、充分放手让学生选择问题去发现

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本课教学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同学们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问题进行探究。课堂中的小组观察活动与汇报交流,我都给了充足的时间。从时间上来说,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时间,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对蜗牛的认识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小组观察描述的方法并不雷同,学生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想。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蜗牛的观察也不局限于课堂,引发了有很多学生下课后在学校花坛旁继续寻找蜗牛。我发现学生对蜗牛依然是兴趣盎然、气氛热烈,令我颇为欣慰。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了直观教学

上课之前,我就准备了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蜗牛的身体构造的图片和蜗牛爬行的影像,使学生对蜗牛的身体各部分的构造、蜗牛到底是怎样运动的,有了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当中,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课堂气氛活跃,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思绪活动进入了正轨,学生思路清晰而有条理,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引导学生生成新问题

来源于学生内部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产生学习的内驱力。科学教学中学生如果能不断地发现,在新发现中也许新问题就会不断地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情境,让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并在发现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每一个观察活动结束时,我都有意识地提问:“在观察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尽管只是一句话,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经常这样的教学,学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活动,从而得到更多的问题,从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开展后续活动,不再是教师要求学生去做,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和发展。

虽然我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上几点,但是还有一些细小的环节值得商确的地方。比如:在教学生如何观察蜗牛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展开“怎样观察蜗牛”的讨论,使学生明白我们是借助工具来观察蜗牛的;老师可以给同学们提供研究报告单,让学生把观察的信息通过“写”、“画”记录下来等等。

本文来源://www.wyp772.com/w/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