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调研报告

时间:2024-02-08 作者:婉约派

相关推荐

城镇调研报告汇总。

寻找优质文章不妨看看“城镇调研报告”,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学习或工作有所帮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都需要进行报告,报告拥有严谨的逻辑性,事前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有逻辑的分类,基于内容写好大纲。

城镇调研报告(篇1)

调研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下面是关于小城镇建设状况调研报告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状况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原则,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小城镇功能。按照高档次、高标准、超前规划的'总体思路,投资8万元,邀请北京北方设计研究所编制完成了镇域总体规划,为小城镇建设带给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统筹协调,全面抓实繁荣发展明珠商城工作。重点实施了陈庚街、杏林街南延工程和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陈庚街南延工程全长268米,宽12米,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南部路面现已硬化完毕,沿路两侧建成商铺150间,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所有商铺已全部预售完毕。杏林街南延工程拆迁工作正与相关单位用心协调,施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共铺设便道3500平方米,安装路灯14盏,中华灯2座。三是示范引导,统筹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

目前,占地60余亩的明珠社区一期工程1―5号住宅楼已交付使用;6―8号楼已完成100套单元房主体工程建设,目前正在扫尾。9―13号楼共270套单元房,第五层正在封顶。道路硬化、地热供暖、给排水、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完成。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陈旧,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靠镇财政投入难度较大。

2、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自我运行潜力不足,明珠商城管委会作用发挥不明显。

3、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难以建立。

4、明珠商城无鲜明特色,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制定完善明珠商城建设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分类清晰、功能完善、构成规模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2、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商城自治管理机构,吸收部分商户业主共同参与,加强市场日常管理。

3、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商城内交通、排水、照明、卫生等基础条件。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心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打造规模化专业市场。

5、进一步整合商城内闲置土地,合理开发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6、引导商户经营项目集群发展,科学分行划市,建设多条特色经营街道。

四、几点推荐

1、县委、县政府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用心向上争取小城镇建设配套资金,解决资金投入难题。

2、加大对非法、违章建筑打击力度,赋予乡镇执法权限。同时,在建筑方取得土地使用资格的基础上,赋予乡镇办理开工建设证明、规划许可证权限,为商城内土地开发、设施建设带给便利条件。

3、协调物价部门为乡镇办理执法证明,为建立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带给法律依据。

城镇调研报告(篇2)

按照省委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调研工作安排,我处于5月下旬先后到全省18个重点示范镇、10个文化旅游名镇进行调研,深入到重点示范镇新区、老镇区、社区和文化旅游名镇的街区,多次与县、镇、村干部座谈,了解建设发展情况,认真倾听干部群众意见,提出了今后加快小城镇的思路和推进措施。

一、我省小城镇现状与特点

目前,全省共有1119个建制镇,建成区面积1035.97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501.33万人。20xx年末,全省建制镇建成区完成投资90.53亿元。人均道路面积8.62平方米,排水管道暗渠密度3.96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0.48平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61.59升,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55.5%、16.1%。全省累计建成镇污水处理厂2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0.58万立方米,累计处理水量165万立方米。建成运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20座,日处理能力823吨,累计无害化垃圾处理量达到31万吨。

(一)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重点小城镇

近年来,陕西许多小城镇加强对自身资源的开发利用,涌现出一批有产业发展前景、经济发展快、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小城镇。目前,陕西省有全国重点镇6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全国特色景观名镇3个、陕西省重点示范镇35个、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以及84个市级重点镇。这些镇基本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人口规模、区位条件等,全省初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二)小城镇以交通干线为主轴呈带状分布

自1990年后期,我省开始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20xx年-20xx年的十余年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348公里增加到3000多公里,是10年前的10倍。同时铁路、机场等交通枢纽建设也进入高峰期,西安为轴心一小时经济圈已扩大到周边半径为100公里内的30多个县区,西安3小时经济圈已扩大到陕北、陕南的延安、汉中、安康。交通设施的便利,加快了一大批原先交通闭塞的小城镇迅速形成。全省小城镇分布多为“两轴”、“两带”为主轴呈带状型。“两轴”,即陇海铁路(沿渭河)和连霍高速公路沿线东西向城镇发展主轴,西包西康铁路和包茂高速公路沿线南北城镇发展主轴;“两带”即陕北长城沿线城镇和陕南十天高速及阳安线城镇发展带。

(三)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20xx年,为加快推动全省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省政府在全省确定31个重点示范镇,按照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要求,模块化规划、标准化建设,从资金、土地、机制、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力争通过3—5年时间,将31个重点示范镇建成县域副中心,为农民进城落户及创业搭建平台,示范引领全省小城镇发展。两年多来,31个重点示范镇累计开工及建设项目1441个,完成投资229.5亿元。镇区建成面积扩大14.8平方公里,提升全省城镇化水平0.4百分点,建设市政道路201公里,垃圾处理场17个,污水处理厂16个,学校30个,医院8个,幼儿园18个,文体中心24个,休闲广场16个,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四)人口和劳动力吸纳规模不断增大

20xx年与20xx年相比,全省建制镇镇区人口从120万增加到439万人,增长了2.6倍;镇区面积从46322公顷增加到103596公顷,年均增长11.3%。据初步统计,两年来31个重点示范镇共吸纳进镇人口15.38万人。

(五)形成一批镇域产业园区

镇域相续建成的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物流园区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落户,带动了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成为农民进城落户、创业的重要平台。特别突出的是,锦界工业园入驻企业68家,20xx年工业共产值60亿元,吸纳就业1.3万人;西吴工业园入驻企业12家,20xx年工业总产值40亿元,吸纳就业1万人;沙河子镇工业园入驻企业8家,20xx年工业总产值达14.8亿元,吸引就业0.47万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规模总体偏小。建制镇平均人口规模4851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4,人口不到1万的小城镇占到城镇总数的85%,70%以上的建制镇建成区面积小于1平方公里。

(二)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建制镇功能普遍不完善,全省建制镇的人均市政公用设施的全国的56.16%;20xx年全省建制镇市政设施投入人均仅649元,仅相当于城市的17%。多数建制镇仅有1条主要的商业街道,与大中城市的设施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就陕西省而言,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政府有限的财政投入是主要来源。小城镇缺乏建设资金,市政设施落后,成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规模偏小。大部分小城镇产业以粗放型的小微企业和家庭作坊为主,规模小,在培育产业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方法。全省小城镇只有160多个初步形成特色产业,且科技含量低。虽然近年来陆续组织各地参观学些南方一些工业的发展路子,但总体看,多以传统手工业的产品为主,市场销量大,产值高的产品少,没有出现沿海块状经济类型的小城镇。

三、加快我省小城镇建设的思路、目标及推进措施

要实现我省城镇建设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坚持统筹城乡,合理布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结构完善,各具特色的原则,走市场推进和政府引导并重的小城镇发展道路。

(一)总体思路。按照“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的总体思路,以规划为引领,以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移民搬迁、重点示范镇建设、文化旅游名镇(街区)、沿渭重点镇、市级重点镇为抓手,坚持“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建设管理同步、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方针,扩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二)建设目标。到20xx年,35个重点示范镇建成县域副中心,全省建制镇建成区面积扩大15%,人口增加47%。从20xx年起,全面启动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力争用5年时间,使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旅游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年旅客人数达到100万人次,吸纳就业人口15万人,旅游收入达到150亿元。沿渭重点镇综合利用渭河水资源、滩涂资源和生态资源,打造各具特点沿渭景观带,把沿渭镇做大、做强、做美。市级重点镇按照“模块化规划、标准化建设”的思路推进发展,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美丽小镇。建成1000个左右标准化新型农村社区,20%的农村社区化,居住人口占农村人口的25%。

(三)推进措施

1、科学制定规划。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着力构建符合省情的城镇空间格局。省级重点示范镇及市级重点镇要按照建设城市社区和农民幸福家园的标准,设计一镇一模块及新型农村社区标准化模块,突出特色,推进新区建设。沿渭重点镇尽快调整原有规划,综合利用渭河水资源、滩涂资源和生态资源,打造各具特点沿渭景观带。31个文化旅游名镇的规划建设原则是保护修复,修旧如旧,尽快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

2、保障建设用地。将小城镇规划范围内的工业园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生态用地、民生用地和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范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化城乡用地布局。稳步推进土地管理改革,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进城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探索建立进城农民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机制。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用好财政支持资金,建立小城镇建设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激发各地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性。二是积极组织策划包装各类项目,争取国家支持,同时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优先向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倾斜。三是加快推广阎良区关山镇、高陵县东樊村的成功经验,使更多小城镇在资金、土地“两个平衡”上取得突破,通过土地收益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吸引大中型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合资、合作、独资等方式参与小城镇建设和经营。五是用足用好小城镇管理体制改革政策,增强小城镇建设的内生动力。

4、加快体制创新。加快小城镇行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扩大土地使用权、财政支配权、行政审批权和事务管理权,积极探索适合的体制机制。增强人口聚集能力。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小城镇发展的相关政策,放宽外来人口进入小城镇的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就地就近向小城镇转移,扩大住房、就业、教育、基本医疗、工伤、养老等保障覆盖面,依法将进城农民纳入各项社会保险范围,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5、全面加快建设步伐。

一是强力推进重点示范镇建设。要按照“加快建设新区、改造提升老区、整合镇域社区、发展产业园区”的思路全面加快建设,继续推进新区道路、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新镇区开发建设与建成区改造提升并重的原则,加快老镇区改造提升,实现新老镇区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不断完善镇域规划,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为全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发展产业园区,因地制宜发展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和仓储物流业等,培育小城镇主导产业,增加就业岗位,确保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

二是精心打造沿渭小镇。调整完善岐山县蔡家坡镇、眉县常兴镇、杨凌示范区揉谷镇、兴平市西吴镇、周至县哑柏镇、高陵县泾渭镇、临潼区零口街办、潼关县秦东镇等8个沿渭的省级重点示范镇现有规划,充分利用渭河治理综合效应,发挥渭河水资源、滩涂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做好规划模块设计、滨水景观设计,打造特色各异的沿渭景观带,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湖泊等观光旅游产业,开发滨河商业服务产业,实现产城结合,带动区域统筹发展。

三是加快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突出历史文化、景观资源特色,分类指导历史街区和新区的建设。把历史文化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有效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优先考虑镇域内历史建筑、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比较集中的街区保护和修缮,新区建设要注重延续名镇的古色古香古貌。

四是跟踪指导市级重点镇。重点择优选择16个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强劲、发展潜力较大、县镇两级政府积极性高的市级重点镇,省上跟踪指导考核,地方政府参照31个重点示范镇“模块化规划、标准化建设”理念组织建设,以此调动更多的镇按照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模式进行建设,带动全省小城镇科学、有序、健康地发展。

6、建立考核奖励机制。每年评出10个重点示范镇建设先进镇、10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先进镇和5-8个建设成效显著的市级重点镇,年终给予表彰奖励,将小城镇建设考评工作纳入省上对各市县的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推进重点示范镇“月通报、季讲评、半年观摩、年终考核奖励”工作机制,加大对重点示范镇建设和文化旅游名镇(街区)的督查力度,做好重点示范镇党政主要领导和挂职干部的考核工作,对综合考评优秀的'优先考察使用。

城镇调研报告(篇3)

2020小城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原则,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小城镇功能。按照高档次、高标准、超前规划的`总体思路,投资杏林街南延工程和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陈庚街南延工程全长地热供暖、给排水、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完成。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陈旧,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靠镇财政投入难度较大。

2、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自我运行能力不足,明珠商城管委会作用发挥不明显。

3、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难以建立。

4、明珠商城无鲜明特色,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打算

分类清晰、功能完善、形成规模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政府牵头,成立商城自治管理机构,吸收部分商户业主共同参与,加强市场日常管理。

排水、照明、卫生等基础条件。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打造规模化专业市场。

5、进一步整合商城内闲置土地,合理开发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6、引导商户经营项目集群发展,科学分行划市,建设多条特色经营街道。

四、几点建议

县政府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小城镇建设配套资金,解决资金投入难题。

违章建筑打击力度,赋予乡镇执法权限。同时,在建筑方取得土地使用资格的基础上,赋予乡镇办理开工建设证明、规划许可证权限,为商城内土地开发、设施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3、协调物价部门为乡镇办理执法证明,为建立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提供法律依据。

城镇调研报告(篇4)

中心城镇是指xx中心城区以外广大农村地区的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xx区的中心城镇主要是历史上曾长期作为区委、区公所驻地并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辐射功能的小城镇,它是农村商品的集散地和转运站,是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主要阵地和重要支柱。在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作为经济欠发达的xx区应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实施重点突破,充分发挥中心城镇的典型示范作用,以推动全区小城镇的全面发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交通大环境的逐步完善,xx区中心城镇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镇功能不断完善,二、三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城乡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交往频繁,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1、中心城镇已成为人口、产业的集聚地。

中心城镇的“门槛”相对较低,是农民转换身份,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的首选,近两年全区农民进入中心城镇置业安居已成热潮,全区中心城镇商品房开工面积由20xx年的2万余平方米猛增到20xx年的10万余平方米,而且购销两旺,一房难求,中心城镇的人口迅速增长,其中恩阳镇区的人口已突破4万人,清江镇区人口已突破3万人,其余各中心城镇人口已接近或突破1万人。中心城镇人口集聚效益逐步显现,其作为农村商品集散地的功能不断完善,商贸活跃繁荣,城乡关系朝着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

2、中心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功能不断增强。

随着中心城镇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心城镇商贸繁荣,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特别是恩阳、清江等大镇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龙头,恩阳镇辐射带动了周边20余个乡镇的发展,清江镇辐射带动了周边10余个乡镇的发展,其余各中心城镇在一定区域内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3、中心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区领先。

中心城镇由于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人口、产业相对集中,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走在全区的前列,据20xx年度统计数据表明,全区12个中心城镇(含作为交通枢纽的兴文镇)的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都居全区前列,这些中心镇的城镇化率、道路铺装率、路灯亮化率、自来水普及率都居全区的`领先水平。其中恩阳镇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重点试点镇,清江镇被省建设厅确定为省级重点试点镇。玉山、茶坝、曾口等6个中心城镇被确定为省级试点镇。

4、中心城镇是提高全区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支点。

我区的城镇化率从20xx年19%提高到20xx年26.6%(不含市商贸园),已有了长足进步,但与全省城镇化率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近10个百分点的差距,要缩少这个差距,除了加大中心城区的建设外,中心城镇将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为了提高全区城镇化的总体水平,同时减轻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必须以中心城镇为重点推进农村城镇化。

二、发展中心城镇面临的困境和难题。

中心城镇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相当多的困难和矛盾,主要体现为:

1、产业优势不突出,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历史的原因,xx区相当一部份中心城镇不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技术支撑,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中心城镇产业雷同,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业等方面,大量中小企业分散布局以及同类行业竞争,使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均不明显,已有的食品加工、酿酒、缫丝等产业规模较小,分布不均,效益不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产业支撑,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支撑,中心城镇就没有相应的就业岗位,农民进入中心城镇后,其就业形式和生活方式依然不变,农民的生活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身份得不到有效转换,中心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将大大减弱。

2、投入模式单一,发展动力不足。

近年来,全区中心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缺乏相关配套政策,资金运作渠道不畅,社会资金难以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领域,大多数中心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仍以乡镇财政投入为主,在乡镇税费改革后,乡镇财力不足,财政投入仅基本满足城镇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中心城镇拉大城镇骨架、完善城镇功能的愿望显得不切实际,敢于先行的乡镇均不同程度地遭遇了挫折。例如,茶坝镇和花丛镇在负债打通了城镇新区的道路后,就再没有后续资金投入,新区的配套建设停顿,无人到新区建房开发,政府投资无法回收,土地无法复耕,给历届政府遗留了大量问题。

同时,中心城镇基础设施项目规模小,无法挤入国家项目盘子,因此,靠项目来拉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3、基础设施滞后,人居环境不好。

由于投入不足,历史欠帐等因素,全区中心城镇的基础设施与全省平均水平和其肩负的历史使命相比比较滞后,相当部分中心城镇供水设施简陋,自来水水质不达标;没有生活废水处理设施,城镇生活污水直排河道,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没有集中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污染严重;车站、市场、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市政公益设施不配套,城镇管理难度增大;新区配套功能不完善,新建房屋主要集中在旧镇区,房屋越建越密,规划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城镇居民的人居环境难以改善。

4、规划理念落后,指导意义不强。

目前,各中心城镇的工作重心已逐步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在这个过程中,个别乡镇领导干部城镇规划意识比较落后,长官意志代替规划或随意更改规划的现象比较突出;城镇居民的规划意识和法制观念淡化,违法建设有所抬头;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专业人才缺乏,规划手段有限,规划人员的规划理念落后,规划水平不高,个别城镇还在沿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编制的规划,对城镇建设的指导意义不强。

三、发展中心城镇的思路。

总的思路是以规划为龙头,以经营为抓手,以产业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紧紧围绕全区城镇化发展目标,不断加大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中心城镇的辐射功能,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的小城镇体系。

1、迅速完善xx区城镇体系规划。

力争经过近的努力,xx区逐步形成“一超”、“两特”、“两大”、“七中”的多级城镇体系。“一超”就是一个“超大镇”恩阳,按县级城市的框架来规划建设,镇区人口突破10万人,辐射带动xx区西部各乡镇。“两特”就是两个“特大镇”,即清江和兴文镇,清江镇区人口突破5万人,兴文镇区人口突破3万人,辐射带动xx区东部各乡镇;“两大”即两个大镇渔溪和曾口,镇区人口分别突破2万人,把其余7个中心城镇建成镇区人口突破1万人的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中型城镇。最终形成以xx为中心,以中心城镇为骨架,以乡镇集镇为支点的城镇网络体系。

2、依托xx,促进恩阳、清江、兴文与中心城区的进一步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鉴于恩阳、清江、兴文三镇在全市所处的特殊地位,三镇在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和三镇自身发展双重动力的推动下,完全可以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

首先是促进三镇与中心城区在发展战略上的融合。巴中城市总体规划将恩阳、清江、兴文镇定位为xx的副中心,三镇在发展战略上要注重体现与中心城区一体化的意识,积极接受中心城区的辐射,依据城市区域分工,合理确定符合三镇自身发展规律的方针及职能定位,从而强化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其次是促进三镇与中心城区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的融合。在交通体系上,应尽快建成巴中至恩阳、巴中至兴文、清江的快速通道,完善三镇镇域内交通道路网络,力争恩阳、兴文到巴中的车程不超过10分钟,清江不超过20分钟,只有与中心城区形成便利的交通网络,才能实现与xx的有机对接,促进人流、物流的顺利畅通,促进城乡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尽快完善恩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恩阳过境路建设,早日发挥恩阳作为xx工业副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完善兴文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火车货运编组站建设,使之成为xx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再次是促进三镇与中心城区在产业布局上的融合。恩阳、清江、兴文镇在产业发展上应立足于服务城市经济,增加就业机会,转变农民生产方式,进一步加强与中心城区在产业布局上的融合,一是立足于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特色果蔬、花卉、畜牧等产业要主动成为中心城区的菜篮子;二是凭借与中心城区在市场、信息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充分发挥自身在城乡之间的桥梁和枢纽作用,迅速实现与中心城区的经济一体化;三是大力发展民俗生态休闲旅游业,丰富城市居民闲暇生活,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3、尽快确定中心城镇的产业发展方向。

按照布局合理,分工协作,消除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原则,将全区中心城镇的产业布局规划提上议事日程。根据xx区实际,中心城镇产业布局可以按照“工业强镇”、“经贸大镇”、“历史名镇”、“农业强镇”四类来分类指导,“工业强镇”主要布局在有一定工业基础、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的城镇,比如恩阳镇。“经贸大镇”主要布局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商贸繁荣的城镇,比如清江等镇。“历史名镇”主要布局在有一定文化底蕴、历史遗迹和一定知名度的城镇,以发展旅游和相关产业为主导。“农业强镇”主要布局在农业基础雄厚,特色农产品丰富的中心城镇,以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为主导。

4、扩大投资渠道,完善中心城镇投融资机制。

一是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战略,政府在财政政策上,在城市建设与中心城镇建设的投入政策上要作出适当调整,给予中心城镇以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二是运作好中心城镇的土地资源,实现以地生财。首先坚持规划先行,城镇规划是调整城镇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在规划上要舍得投入,编制好高水平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充分地发掘土地资源的潜力。其次逐步推行土地储备制度,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全面实行土地招标、拍卖和挂牌交易,让市场决定投资者,让市场决定地价,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政府土地收益要返还中心城镇,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严格执行以“开发带公建”的政策,中心城镇应逐步停止零星建设,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引入有一定实力的开发企业,逗硬实施以“开发带公建”的政策,由开发企业承担城市部分公益设施建设。

四是加大城镇建设配套费、城市维护费等城市建设费用的征收管理力度,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

城镇调研报告(篇5)

xx属传统农业大镇。改革开放以来,xx发展长时期处于徘徊状态。进入新世纪以来,该镇悄然调整思路,加大运作力度,克服底子薄,基础差等困难,在xx北部地区即将异军突起。

xx于明末建场,民国置xx乡,解放后仍置乡。1993年,在撤销江北县xx区公所、xx乡、杜家乡、广佛乡基础上建立xx镇。,永庆镇并入xx镇。xx镇地处xx区西北部中段,东邻古路镇和高嘴镇,南接木耳镇,西连北碚区三圣镇,北依茨竹镇。幅员面积93.5k㎡,总人口341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62人。

长期以来,xx为粮猪果三元产业结构,是xx伏季水果基地之一。上世纪末,xx建筑业在名噪一时之后已淘汰出局,工业企业在xx难以落地生根,场镇建设停滞徘徊,整个发展沉闷不前。之后,xx发展开始发力,出现从逐步挺立转向昂首崛起态势。

20,xx镇在继续推进粮猪果传统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确立了“一带两片”农业发展思路,即210国道沿线一带6个村发展10000亩以杨梅为主的优质水果,后河流域4个村退耕还林10000亩发展1万头草食牲畜,210国道以东5个村发展10000亩无公害蔬菜。之后,引进市级龙头企业中国亚克林业公司,建起了占地400亩的优质树种苗圃基地;引进私人业主建成1000亩杨梅基地;争取市级土地整理资金2700万元,形成核心区亩,总面积1.4万亩的蔬菜基地,同时引进莱斯农业开发公司和蔬菜种植业主,按照“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助推蔬菜基地建设;目前,成都虹禾集团拟在该镇租地10000亩建设出口蔬菜生产基地。此外,引进xx展望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建起了占地20亩的孵抱基地和种鸡场,采取“公司+农户”形式,发展养鸡大户76户,艾维茵生态鸡出栏达100多万只,仅此一项,农民增收200万元以上。引进xx市宏昂实业有限公司,建起了年出栏成猪600头,幼猪200头的野猪养殖繁育基地。,xx奶牛基地建设正式启动,已养奶牛60头,通过采取引进奶牛饲养专业大户等措施,力争3年内突破奶牛1000头的目标。据统计,年6月以来,该镇已引进农业项目25个,企业和个体业主21户,引进资金1.52亿元,租、占土地5000亩。短短几年,已建成养鸡场、种羊场、种兔场、野猪场、杨梅、花卉、伏季水果、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业基地,伏季水果3900亩年产果1718吨,无公害蔬菜1.6万亩产菜17680吨,20底出栏羊8900只,兔36141只,小家禽200万只。

20底,xx仅有工业企业7户,产值2100万元,工业在xx尚未形成产业。年底,xx镇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正式启动,工业强势发展的势头已经初显。占地100亩,总投资6500万元的xx仁寿有色金属公司正在建设厂房,1月一期工程投产后,将年产铝合金4万吨,铝镁合金500吨,产值9.5亿元,利税1.05亿元;二期工程建成后年产铝合金8万吨,铝镁合金2000吨,产业将向铝制品加工延伸。目前,拟入驻创业基地有天坤、德意等近10户模具企业,有医疗器械、机械加工、汽车改塑企业各1户,食品加工企业3户,工业地产企业2户。

年前,xx场镇较长时期“板”着老面孔。2002年和,该镇先后两次对场镇建设规划修编。近年来,引进资金17亿元,对xx场镇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和开发。在2002年扩建镇政府办公楼,拆除邮政局等危旧房打通街道瓶颈,建设街心花园之后,先后引进慧能物业公司,巨奇房地产公司,对xx粮站和车站实施整体开发,新增建筑面积6.7万㎡。与此同时,引进业主对供销社和食品站片区进行了旧城改造。目前xx寰泰房地产开发公司和xx银海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已入驻xx镇。寰泰投资7亿元打造占地300亩的“寰泰·世纪华城”,建筑面积64万㎡的工程将于全部完成。银海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800亩、建筑面积100万㎡的大型住宅小区,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预计8-建成。

xx镇公路早已实现村村通,现全镇通车里程139.27km,黑化、硬化的环形网状公路正在建设和形成。建设石板中大路和水泥人行便道109 km。实施水土保持5800亩,整治山坪塘45口,整治渠道9 km,维修电力提灌站3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在新农村建设中,已完成农房改造620户,建沼气池1385口,改厕650户;徐堡村居民新村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建成住宅2200㎡,12户居民已乔迁新居,1.8万㎡的二期工程已经启动;南天门居民新村建成15户2600㎡,后续工程正在抓紧建设,农民居住条件已逐步改善。

xx镇距区政府27km,位于xx主城核心区边缘。有着与木耳、王家等镇地处主城核心区相近的交通及接受城区幅射 带动优势,但又不受主城核心区严格的规划和政策限制,对中小企业和私人业主投资兴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xx地处未来的xx绕城高速公路和外环高速公路之间,210国道纵贯镇境,空港大道延伸段规划经镇境连接xx外环高速公路,两纵两横快速通道将使xx发展如虎添翼。xx至北碚区三圣镇的公路已经硬化。到20底,xx至古路、永庆至高嘴、牛皇至天堡寨、永兴至发扬、永庆至龙平、黄葛至独大田、三兴路至南天门、保胜寺至小五等8条区、乡、村道将全部硬化或黑化。环形、网状、硬化的公路交通,为生产要素快速向xx集聚奠定了坚实基础。

xx现有街道长6.81km,占地7万㎡,建筑面积25万㎡,非农人口2362人。有日供水量1700吨的水厂1座,天然气站1座,电力供应充足。有中学2所,小学9所,中心医院1所。场镇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建设基本配套。

xx有耕地30421亩,其中田占18571亩,为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业规模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有森林5.26万亩,其中成片林地37946亩,区级南天门森林公园位于镇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创造出旅游业和畜牧业发展优势。高山、深谷、浅丘并存,海拔最高946.6m,最低343.9m,特殊的地形地貌所形成的特殊气候,为发展特色农业和避暑休闲旅游提供了气候资源。境内天然气储量丰富。xx水资源充足,有长达11 km的观音洞水库湖面,有库容43.3万方的红卫水库、56.5万方的七一水库、44.9万方的红星水库、103万方的四五水库、38万方的红旗水库。

xx系区属中心镇和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享有小城镇建设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系列优惠政策。xx是xx市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城少挂钩试点镇,享有得天独厚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等用地优惠政策。

xx镇党政一班人有着负重自强、团结拼搏、开放开拓、勇争一流的蓬勃朝气,全镇干部群众有着加快发展,齐奔小康的共识和合力。在开发建设中,已形成“以诚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机制。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浓厚。

210国道xx段路窄弯多通行能力差,严重制约沿线镇的经济快速发展。现有供水供电能力难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缺失。

城镇调研报告(篇6)

一是开展三城同创活动。全面启动了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二次复检。二是加强环境治理。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规范企业排污行为,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荣获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并通过了省级生态县验收,目前,我县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省级生态村9个,总量在全省排前列。三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并出台了《XX县城市管理综合改革实施方案》、《XX县城市管理一、二、三类责任单位和门店考评方案》、《加强和完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五个二管理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积极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建成数字化城管三全平台的基础上,开通了12319城市管理热线、安福数字城管微信平台,构建了数字化城管统一指挥,市政维护应急处置、城管综合执法、责任单位分工协作的1+3城管新模式,变多头管理为统一指挥、变被动补救为主动处置、变推诿拖沓为快捷高效,实现了城市管理高效化。其中数字化城市管理、政府投资工程五个二监管等方面的做法得到省、市领导肯定并作为经验在全市推广。四是强化综合执法检查,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组织开展了县城违规占地种菜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了两违建筑巡查和清理整治力度,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城镇调研报告(篇7)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的目标,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驱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结合,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狠抓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各县区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功能持续完善,城镇品味不断提升,城乡面貌日益改善。

(一)各县区发展定位准确,城镇化发展方向明确。根据省、市人民政府批复的我市各县区总规,各县(区)城市发展定位为:毕节大方中心城区定位为国家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核心及示范窗口、西南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以新兴产业为基础的山水园林宜居城市。金沙县定位为以发展能源、煤化工配套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小城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定位为具有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和科研教育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黔西县城着力打造成为以能源工业为主,具有独特自然风光和多元文化的旅游服务城市;织金县定位为西南地区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和重要的旅游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黔中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具有黔西北地方特色的山水宜居城市;纳雍县城定位为以煤电产业为依托的旅游服务小城市;威宁自治县定位为贵州省西部门户和西部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之一、区域物质集散地、以发展旅游业和轻工业为主的高原生态城市;赫章县定位为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和文化旅游目的地、黔西北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贸易集散地、具有夜郎文化和喀斯特山区特色的宜居城市。

(四)高起点规划设计,城镇品味不断提升。市县区在城镇化发展中,不断强化规划龙头意识,注意发挥规划对城镇建设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市提出两年内完成城乡规划全覆盖 的工作目标,各县区对不够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原有规划及时进行了修编,一些县聘请资深策划人士参与城镇发展策划,编制了各种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各县区重点发展的乡镇政府也都积极编制了集镇发展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同时,以规划为引领,对重点打造的街道、广场、标志性建筑等进行精心设计施工,着力提升城镇品味。

(五)五园新村五古一特等具有毕节特色的建设项目有力助推城镇化发展。全市实施以四在农家为特色,以五园新村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与村庄整治改治结合试点建设为载体的新型农村社区创建工作,建设出一批具有一定人口规模、产业发展、个性鲜明、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如织金县珠藏镇骂丫村、威宁县迤那镇芙蓉王新村。各地在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着眼于在挖掘历史、民族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建设出一批规划起点高、规模拓展大,富有特色、各具魅力的特色小城镇,如七星关区海子街镇,大方县六龙镇,黔西县素朴镇,金沙县岩孔镇,织金县熊家场乡,纳雍县勺窝乡,威宁自治县迤那镇,赫章县六曲河镇等等。大方县慕俄格古城、织金县官寨古街等五古保护项目建设,增加了我市的旅游亮点,提升了毕节旅游文化品位。

(六)主导产业初步确立,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各县区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全面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着力实现三化互动。一是全面建设以毕节经济开发区、织金经济开发区、威宁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12个重点产业园区,通过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等方式推进园区发展。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努力将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四是积极发展壮大现代物流、金融、房地产为主的新型服务业,为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增强城镇发展后劲。

二、我市推进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市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二)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一方面,由于财政压力大,政府投入到城市建设的资金不足,导致城市建设中的功能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区位条件有限、交通滞后、政府贷款融资难,没有稳定的融资渠道,导致资金匮乏。

(三)基础设施仍较落后。由于我市城镇化建设起步晚、欠账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点低、标准差,导致配套功能设施还不完善,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民行车难、停车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入厕难、卖菜难、健身难、休闲难等等矛盾和问题。

(四)征地拆迁比较棘手。由于利益分配关系复杂,补偿与被补偿双方在补偿标准期望值差距过大,利益双方在征拆补偿未取得一致时,时常出现堵工现象,致使某些城镇建设项目进度迟缓,给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维护稳定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五)经营城镇经验不足。一些县(区)、乡镇政府对构成城镇空间和城镇功能的自然生成资本、人力作用资本和相关的延伸资本等进行集聚、重组和市场化营运的认识不够、能力不强、手段不多,在城市资源、设施 变现增值的过程中不能获取最佳收益。

城镇调研报告(篇8)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原则,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小城镇功能。按照高档次、高标准、超前规划的总体思路,投资杏林街南延工程和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陈庚街南延工程全长地热供暖、给排水、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完成。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陈旧,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靠镇财政投入难度较大。

2、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自我运行能力不足,明珠商城管委会作用发挥不明显。

3、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难以建立。

4、明珠商城无鲜明特色,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打算

分类清晰、功能完善、形成规模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政府牵头,成立商城自治管理机构,吸收部分商户业主共同参与,加强市场日常管理。

排水、照明、卫生等基础条件。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打造规模化专业市场。

5、进一步整合商城内闲置土地,合理开发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6、引导商户经营项目集群发展,科学分行划市,建设多条特色经营街道。

四、几点建议

县政府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小城镇建设配套资金,解决资金投入难题。

违章建筑打击力度,赋予乡镇执法权限。同时,在建筑方取得土地使用资格的基础上,赋予乡镇办理开工建设证明、规划许可证权限,为商城内土地开发、设施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城镇调研报告(篇9)

按照市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新型城镇化调研通知的要求,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对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束城镇位于**市东北部35公里处,南邻尊祖庄乡,西邻米各庄镇,北邻卧佛堂镇,东与大城县接壤,面积96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人口5万,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保温建材生产销售基地。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将以镇驻地建设为中心,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示范,以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为抓手,由点及面、梯次推进,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是镇区建设主体框架结构不断优化。20xx年以来,我们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科学管理的目标对镇区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重修了宽6米、长1700米的镇区主干道和南环路、北环路建设工程,镇区形成了“两纵三横”的主体框架,镇区面积扩大到了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2万人。同时,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即将完成的主干道边道3700米的彩砖铺设,开挖了下水道,安装路灯,设置垃圾箱,弱电入地等工程,这些工程进一步提升束城镇的整体形象,对全镇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

二是农村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近几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了人口从农业生产中分离的步伐,“农民进城”数量不断增加,把一部年轻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拓展农民致富空间。据统计,我镇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超过了1万人,外来务工人员达到3000人,主要从事保温、密封、化工、服务等十几个行业。

另外,农业生产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有利于解决土地规模经营和耕地撂荒问题,使一部分土地集中到种养能手手中,不仅为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应用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增强农业整体竞争力。

三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了消费环境,改变了村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提高了消费水平。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形态,小农消费观念,被市场经济冲淡,农民入住新型城镇化后,消费观念和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现代家具、电器、轿车走入寻常百姓之家,农民进城购买商品房需求逐步增大。20xx年建设完成的居民住宅小区——束城佳苑,20xx年投资3000万元的粮站居住小区刚刚开工建设。

四是非公有制企业不断向镇区集中,拉动了经迅速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使村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城镇交通、通信、商贸、学校、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的逐步配套,城镇功能的日趋完善,为乡镇企业提供了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形成。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科学规划,先后完成了工业园区一、二、三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吸引了50多家非公企业入驻,形成聚合优势,集结发展。目前,全镇形成了保温建材、密封材料、砂轮磨具、化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培植了60多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20xx年利税达到1.25亿元。

三、主要做法

一是把城镇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随着新一轮经济浪潮的兴起,环境的恶劣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虽然我们有着相对雄厚的工业基础,但由于产业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污染环境、产品能耗高、符加值低、产品档次不高等,我们要面临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鉴于此,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决定要顺应时势,迎难而上,迅速把全镇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小城镇建设工作上来,引导和组织群众致力于“大搞城镇建设,共建美好家园”的行动上来。

二是全方位编制城镇发展规划。规划是城镇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束城镇总体规划于20xx年11月委托**市规划设计院规划编制完成。20xx年初,束城镇总体规划课题小组正式成立,并进入束城工作现场。在近6个月的时间里,小组成员通过现场踏勘、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完成了现状调查和资料收集等工作。调研工作完成后,设计单位认真分析研究了束城现状,并组织院内专家审核,方案研讨,于20xx年10月份,完成《束城总体规划》初稿,后经市委、市政府审批同意。《规划》分为说明书、图则、文本三个部分,规划时间为20xx—20xx年。

另外,严格规划实施。我们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思想,不管什么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是谁,都严格按规划审批,同时聘请市工程监理部门进行质量监督,并注重发挥城建执法队的作用,及时制止和拆除违规建筑,使镇区建筑始终按照规划依次有序推进。

三是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按照**市“一主三副”发展战略,我们以“先主后副、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先后对镇区镇区面貌进行了升级改造,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把束城镇区路段作为改造整治亮点进行重点打造,通过完成垃圾清理、边道硬化、路灯亮化、清理广告牌匾,统一门牌、拆除残垣断壁及临时建筑、弱电入地等工程,打造束城样板一条街。清理街道垃圾300多车,主街边道进行面包砖铺设。镇区广告牌匾清理和统一牌匾安装。粉刷完成了从沙束路至束城桥公路两侧所有墙体10000平米,对镇区公路两侧的占道经营进行了治理,所有商品入店,划定了临时摊点区域,有效净化和美化了整体环境。弱电入地工程正在安装分线箱和铺设光缆,待整个工程安装完成后地面线杆全部清除。同时,投资200多万元进行了南大街翻修和东大街边道硬化,更新路灯等。

另外,结合今年开展的“四清四化”活动为契机,对全镇41个进行彻底治理,工作中,我们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狠抓落实,确定了“5+3+33”推进模式,即先从束城、南呈各庄、**、刘九村、满中良5个重点村抓起,同时巩固第一批3个村重点,再带动全镇其它33个村的活动开展。在重点村建设过程中,坚持因村制宜,根据现有状况,村集体财力物力,群众合理诉求,制定了行动规划,镇政府在人力、财力上给予倾斜,在街道卫生整治,边道铺设,街道绿化,美化,硬化上下功夫。分期分批进行,力争农村面貌年内求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

四是多渠道为城镇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城镇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没有投入上的保障就难以取得较快的发展。在资金筹措上,我们积极创新思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引入经营城市的理念,初步实现了城镇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一是财政投入。镇财政每年都拿出不低于1/3的财力,主要用于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二是启动法人及社会资金,盘活资产。通过制定土地出让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让利开发商,调动法人单位和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目前,束城佳苑小区已建成入住,共有住宅楼12栋190多套住房,粮站小区的建设刚开始建设。三是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争取专项资金,加大新农村建设。四是鼓励受益商户出资出力。我们本着“商户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的方法,将道路两侧门店的标牌、门窗、立面统一标准,统一色彩进行了改造,虽然商户出资不多,但有效提高了参与意识和共建家园的责任意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保证了我镇的城镇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问题及建议

主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就新型城镇化抓新型城镇化的情况多。对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的作用认识不足,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在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不力。

二是政策措施不到位,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在前一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现在都是吃饭财政,财政缺乏调节手段,镇本级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各项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提出三点建议:

一要统筹规划,完善功能,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按照“束城镇城镇建设规划”总体规划,加速商贸住宅区、工业集中区和生态农业区建设步伐,优化功能布局。搞好镇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彻底改变镇区面貌和居住条件。

二要制定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力度。用好用足国家支持小城镇建设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激活民资,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领域,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其参与与经营,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城镇设施建设。

三要创新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升城镇品位。坚持建管并重,把管理放在与规划、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创新管理机制,改改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消除管理死角,大搞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抓好“门前三包”制度的落实。加强对城镇居民的社会公德教育,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城镇调研报告(篇10)

要全面实现彝良小康社会发展目标,按照“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和重点资源产业规划,进一步发挥水电、铅锌、煤炭、石英、生物资源和交通、城镇化建设及后发优势,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加快“矿—电”结合工业发展布局,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彝良经济的快速、健康、跨越式发展。现将XX县县域工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工业发展现状(包括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及县域工业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成效

经过半过多世纪的努力,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到“十一五”规划初期的快速发展,我县的工业经济基础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已经形成冶金、化工、电力、煤炭、建筑、建材、机电、酿造、医药、食品加工等XX个工业项目产业链,并初具规模,各具特色,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县域工业经济体系。

1、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重:XXXX年,实现工业生产总值X.XX亿元,其中:第一产业XXXXX万元,第二产业XXXXXX万元,第三产业XXXXX万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XX.XX:XX.XX:XX.XX,仅从XXXX年开始第二产业相对较快。表明工业化从初期向中期开始过度,城市化水平为%,“工业强县”战略刚刚起步,但基本属于粗放型、资源型经济,工业附加值仍然不高,产业链仍不长。

2、工业企业与工业经济:到XXXX年,全县工业企业XXX户,其中:国有工业企业X户,集体工业企业XX户,私营工业企业XX户,个体工业企业XXX户。实现工业产值X.XX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X.XX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的工业产值X.XX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XX.XX%,规模以下的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X.XX亿元,占全部总产值的XX.XX%。个体私营工业经济的较快发展,主要是煤炭和铅锌的开采,促进了县城工业经济的较快增长。

3、主要工业及主要产品:

全县工业主要以水力发电生产、铅锌采选及冶炼,原煤生产及煤化工,石英砂的开采冶炼、建筑、建材及酿造等六种类企业作支撑。工业产品主要有电力、原煤、铅锌、硫酸、石英砂、硅铁、电石、合成铵、碳铵、水泥、砖、白酒、纸、服装、日用陶瓷、铁制农具、副食品加工等。

4、主要工业化指标:XXXX年,人均工业产值XXXX元/人年,而人均创造的工业增加值仅XXX元/人年,还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XXXX元的XX个百分点全省人均工业增加值元相比,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最低层次阶段。

XXXX年底,全县总人口XX万,生产总值XX.XX亿元,财政收入X.XX亿,地方财政收入XXXX万元,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XX%左右,但对工业的支持力度极为有限。

(一)我县是一个资源富集县。一是水电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白水江、洛泽河、田黄河流域。理论蕴藏量XX.XX万千瓦,可装机XX万千瓦,现有洛泽河电站、熊沟电站、麻窝电站、关口电站、长龙电站、双龙电站等多座电站相继出力,现总装机达XX.XX万千瓦。目前正在实施庙林等XX座电站的相即开工建设。到十一五年可实现装机容量达XX万千瓦。二是煤炭量大质优。储量达XX亿吨,仅小发路片区无烟煤是世界四大优质煤块之一,是重要的煤化工原料,被誉为世界煤炭“王中王”。目前,有XX对煤井进行生产,旺立集团、天源集团、九欣化工集团等企业推动了我县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旺立达集团正在筹建XX万吨/年铸造型焦、天源集团XX万吨/年电石一期工程开工在即,九欣化工年产碳铵X万吨。三是铅锌质优价高,储量有X千万个金属吨以上,品质好,价格高,初步判断为特大型矿床,有云冶集团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XX万吨/年铅锌选厂。四是硅质原料石英砂储量XX亿吨,居云南首位。sioX含量高达XX.XX—XX.XX%,是生产白玻璃、高档泡花碱、采砂地板、结晶硅、单晶硅、多晶硅和工业硅的优质原料,是彝良今后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五是优质生物资源。尤其是天麻、五倍子、竹荪、紫皮大蒜最为珍贵,极具有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可开发价值。天麻、魔芋、山嵛菜、乌骨鸡、黄牛、生猪等初具规模,将培育为生物资源加工基地。

(二)区位优势:我县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乌蒙腹地,XX市中部,北进四川、重庆,南抵贵州、广西,与三省八县(区)相连,国土面积XXXX平方公里。内昆铁路通过我县境内工业园区,建有大寨火车站,以及巧威、镇大两条省级公路自西向东横穿全县境地,构成彝良工业园区内“夫”字型交通网络环状,纵横交错,向西XX公里连接昭通机场,向北XX公里至XXX国道高速公路,通往云南北大门水富港口,转接长江黄金水道,四通八道。

我县通过广泛调研,深化了对县情的认识,针对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的要求,确定了“工业XX县”战略,制定了彝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定位、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即:建设“能源化工矿冶基地、生物资源加工基地、红色生态旅游基地”三个基地,重点培育“铅锌、煤炭、电力、硅铁、天麻、旅游”六大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XX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XX亿元,税费达到X亿元以上,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由现在XX%提高到XX%;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XX:XX:XX的目标。重点是抓好六大产业集群的培育。

(一)快速做大做强铅锌产业集群。按照“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规模开采、综合利用”的思路,积极整合资源,发展铅锌原矿深加工。力争到XXXX年,原矿生产能力达到XX至XX万吨,建成驰宏公司铅锌矿XX万吨/年洗选厂和XX万吨/年的电解锌厂,实现勘探、采掘、洗选、冶炼一体化的规模化发展目标,实现工业产值XX亿元,工业增加值XX亿元,税费X.X亿元。

(二)扶持做大做强煤炭产业集群。坚持整合资源、规模开采,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全县原煤产量XXX万吨、产值X亿元以上。坚持走煤化工一体化路子,大力发展天源集团XX万吨/年电石、X万吨高压硫酸锌XX万吨/年,精甲醇和旺立达集团XX万吨/年铸造型焦等精深加工,努力实现电石产值XX亿元,工业增加值XX亿元,税费X.X亿元的发展目标。

(三)加快发展壮大电力产业集群。坚持“中小并举”的方式,抢抓机遇,加快水电开发步伐,到XXXX年,实现水电装机容量XX万千瓦、电力总产值X亿元、税收XXXX万元以上。同时,经初步测算,未来几年全县工业项目需年供电XX亿度以上,将实现产值X亿元、税收XXXX万元以上。

(四)积极培育硅、铁产业集群。坚持招大商,引大资,规模开发,力争建成X至X个亿元加工企业,努力把彝良建成昭通最大的硅质原料基地。

(五)加快培育以天麻为代表的生物产业集群。重点以天麻种植保护、精深加工为重点,扩大种植面积,加快产品研发,力争到XXXX年,天麻种植面积达X万亩、产量XXX万公斤以上;建成深加工企业X个以上,深加工天麻XXX万公斤,实现增加值X亿元以上。拟定将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建设与发展与四川山山药业集团九欣化工公司(收购彝良氮肥厂厂方)进行谈判。

(六)积极培育旅游产业集群。以昭彝、彝油交通建设为契机,坚持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思路,以培育三个“重点红色旅游区”、打造两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九个“红色旅游经典景色”为着力点,依托铅锌和煤炭等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昭彝地缘优势,打造红色、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力争把县城建成以铅锌和煤炭资源加工为重点的工业重镇和集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精品小城,成为昭阳休闲娱乐的“后花园”,把牛街建成历史文化名镇,把小草坝建成生态旅游新镇,把奎香建成区域中心集镇和红色旅游名镇,形成一批“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特色集镇,提高中心集镇辐射带动作用。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始终把工业发展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认真贯彻全市工业发展大会和工业经济会议精神,专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出台了《XX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全县工业经济任务进行分解细化。一是采取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部门领导负直接责任的措施,加大对大项目建设实行分级负责管理的制度,进一步增强抓大项目的意识。二是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强化行政服务,建立健全领导联系重点企业、现场办公会议、服务监督等制度,落实“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招商引资政策,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把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和登记备案制。建立健全停电、停水、停话预告制,严格供电、供水、通讯等相关部门行业自律标准,营造招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三是强化调控措施。成立县能源矿产资源开发领导组及办公室,强化资源开发工作。做好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整顿矿业开发秩序,引进资金和技术实施规模化开采和有序开发。四是完善工业发展规划。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资源、矿权实际,按照“一基地、三片区”的发展思路,调整完善矿冶加工基地规划,把猫猫山片区规划为采掘区、大寨片区规划为物流区、花生地至发界片区规划为加工区;完善全县“十一五”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并结合六大产业,编制完善煤炭、铅锌、电力、硅铁、天麻等产业的发展规划,同时研究制定各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促进相应产业协调发展。

2、着力培育支柱产业。一是铅锌产业。全力抓好加工基地矿权整顿整合工作,突出搞好地灾和地表治理;全力协调配合,加快推进铅锌浮选厂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推动X万吨高压硫酸锌厂建设。二是煤炭产业。全力协调配合,抓年产XX万吨电石厂项目第一期工程;积极与省煤田地质局洽谈,解决旺立达矿业有限公司扩界问题;拟订建立煤炭产业发展基金方案,搞好煤炭储量核实,全力推进煤矿整合工作。三是电力产业。督促庙林等XX座在建电站加快建设,确保明年底前建成投产,新增装机XX.X万千瓦;强化服务,力争X月底前完成格闹河、白水江梯级电站开发审批手续,年内开工建设。四是硅矿产业。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招大商、引大资,加快石英砂矿产资源开发;正积极与山东鲁能集团对接,洽谈硅矿开关相关事宜,力争硅矿产业培育年内迈出实质性步伐。

3、强化工业园工建设。把矿冶基地建设作为发展县域工业经济的突破口,力争使之成为全县工业发展的龙头和集群地。一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理顺体制和机制,增设环保、安监、国土、煤炭、水利分局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健全职能职责。二是按照“片区内,一矿权、一法人、一标准”的思路,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和技术等要素向大公司、大企业集中。关于铅锌矿的整合,铅锌矿权河东片区,已由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XX市铅锌矿对其余X户私营铅锌矿实行了收购,该矿各类手续已全部完善,正在边治理边生产;河西片区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审批矿权整顿、整合方案的要求,组建了X个新的采矿权,成立了XX县八合光大有限责任公司和红尖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各企业的隐患治理方案正在接受矿权整合领导组的审查。二是关于煤炭资源整合。在洛泽河加工基地规划区内,属于关闭对象的已严格按照规定彻底关闭,属于整顿的X对煤矿井正在进行规范整改,属于整合的X对煤矿井正在做整合工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改善施工环境,保障项目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目前正在进行整合与招商协调谈判。

4、突出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加强服务,努力支持重点工程建设。截止目前,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矿权整顿整合工作即将结束,煤炭资源整合有关工作有序进行;一是云南驰宏公司XX市铅锌矿XX万吨/年选厂工程已于X月X日开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X—X月,已投入固定资产投资XXXX万元,完成总投资的X.XX%,预计年底实现投资X.X亿元。二是天力煤化有限公司XX万吨/年电石厂正在进行征地和办理相关手续,第一期XX万吨/年工程即将于X月初开工建设。三是滇能集团建设中的X.X万千瓦的庙林电站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总投资的XX%。白水江、格闹河梯级电站建设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5、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一是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重点战略,积极争取支持,举全县之力,集中资金,着力打破交通“瓶颈”制约,为工业经济发展打牢基础。目前,昭彝路、彝龙路路面工程已结束,彝岔、小牛路已启动建设,工程在X个月内完成,全县交通条件将得到切实改善。二是牢固树立“没有电力就没有工业、没有电力的先行发展就没有工业的快速掘起”的理念,坚持“电力先行、电矿结合、以电带矿、以矿促电”的方针,加大水电的开发力度,积极协调配合,抓好新场XXX千伏安变电站建设和电网改造。同时,积极加快推进水利、通讯、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满足工业发展对各要素的需要。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工业规划为指导、以市场导向为原则,充分利用我县的特色和优势资源,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强化项目的策划、论证、筛选、储备和推介。建立招商引资平台,坚持招大商、引大资,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入驻我县工业园工,开发优质资源和精深加工。

7、全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措施上着手,采取一系列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处理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一是“上大压小,淘汰落后工艺和落后设备”,积极支持驰宏公司XX市铅锌矿XX万吨/年选厂加快建设,吸纳全县所有整合的铅锌原矿,逐步淘汰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的小洗选厂。二是支持宜宾天原集团开发煤化工,提高煤炭资源开发深度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三是实施重点工程节能,推广节能技术,加强对老企业的技术改造,计划对四川山山药业集团九欣化工公司进行整体搬迁,纳入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发挥其品牌优势,让其对天麻等生物资源加工上作进一步的可行研究。有效治理“三费”,实现节能减排。四是加强环保监管和执法力度,积极编制完善全县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规划。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县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期降低XX.XX%,年均年降X.X%的考核目标。

工业总产值:X—X月实现工业总产值XXXXX.X万元,完成目标任务XX亿元的XX.XX%,增加值XXXXX.X万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X.X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产值XXXX.X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XXXX.X万元,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X.X亿元的XX%,同比增长X%,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X亿元的XX.X%,同比增长XX%;实现利税总额XXXX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X.XX亿元的XX.X%,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XXX万元,占年度预算的XX.X%,同比增长XX.X%。

主要工业产品:原煤完成XX.X万吨,同比下降X.X%,完成年度计划XXX万吨的XX.X%;发电量XXXX万度,同比增长XX.X%;铅选矿产品含铅量XXXX吨,同比下降XX%;锌选矿产品含锌量XXXX吨,同比下降XX.X%;水泥XXXX吨,同比增XX.X%;纸XXX吨,同比持平。

从整体上看,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上半年,铅锌和煤炭行业虽然处于停产整顿整合阶段,但电力行业增长速度较快,同比增长XX.X%,因此,上半年工业经济仍然保持平稳增长。下半年,随着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矿权整顿整合工作的结束,矿山企业全面恢复生产,铅锌原矿产量将大幅度提升,煤炭企业通过整顿整合将投入规模生产,洗选行业也将恢复生产,因此,下半年工业经济的发展进度将逐步加快,完成与市政府签订的工业经济目标任务是能够实现的。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矛盾突出。

一是煤炭工业供需矛盾突出;二是变电站容量小,电力供应紧张,工业矛盾调和与调度困难;三是铅锌、煤炭生产与矿权整顿整合难;四是公路等级差和火车货运站容量小,导致产品运输难;五是正常运营企业节能减排难;六是企业改革难,遗留问题多。

(三)县域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源底数不清,研发力度不够。我县资源优势十分明显,但探矿勘探工作迟缓,情况不清、家底不清,不能为资源开发和招商引资提供准确依据。二是工业总量不足,企业规模不大。XXXX年,工业总产值仅为X.XX亿元,其中XXX万元以上规模企业仅有X户,产值仅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XX.XX%。股份制企业少、骨干企业少,产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尤其是煤炭、铅锌初级原料加工特征较为突出,精深加工发展严重滞后,工业尚为资源支撑型。三是工业结构单一,不能发挥协作效益。全县XXX户工业企业,仅能生产XX多个工业品种,且以水能开发和铅锌、煤、石英砂等优势资源采掘、加工为主。四是企业融资困难,工业投入不足,财政对工业的投入极为有限。五是资源开发导致的浪费大,安全隐患突出。仅就煤炭而言,煤炭产业发展问题很多,规模不大、布局不合理、安全问题突出,资源配置难度大。六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瓶颈制约大,交通、电力、水利、城镇等基础条件急需尽快改善。七是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不适应发展工业的需要,懂工业、善管理的人才不多,少数部门和乡镇领导抓落实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四)下步工作打算。

1、着力培育支柱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第一,抓紧完成全县工业规划及铅锌、煤炭、石英砂等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第二,抓紧完XX县煤炭资源整合,确保全县原煤产量XXXX年达到XXX万吨以上。第三,全力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支持驰宏公司日处理XXXX吨铅锌选厂和天力煤化公司年产XX万吨电石厂第一期XX万吨工程建设,加快推进X万吨高压硫酸锌厂、煤化工等工业项目前期工作。督促加快庙林等在建电站建设进度,抓紧完成以格闹河、白水江梯级电站开发为重点的一批中小电站审批手续,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第四,加快矿产资源开发步伐。督促年内完成加工基地内铅锌和小发路片区煤炭资源勘探工作,加快全县铅锌和煤炭等矿产资源探矿步伐;坚持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全力扶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第五,认真研究,抓紧制定方案,规范管委会管理体制机制。第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招大商、引大资,加快石英砂矿产资源开发。

2、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力突破工业发展瓶颈。

第一,全力抓好交通建设。启动新场、红石岩大桥建设和加快新场至红石岩二级公路、小牛公路建设,协调配合抓好彝岔公路改造,争取启动彝海公路建设,支持配合巧威路彝段建设;做好前期工作,积极抓好猫谢公路立项建设。第二,抓紧抓好电力建设。强化骨干电网建设,确保工业用电。启动新场和龙潭XXXkv变电站建设,争取再立项X个XXXkv和X个XXXkv变电站。第三,抓好工业园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抓紧完成洛泽河至工业加工区控制性详规,加快开发花生地工业区建设。

城镇调研报告(篇11)

西岗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西岗镇地处山东省滕州市西南部,西临微山湖,东靠京

沪铁路、京福高速、国道。笃西路横贯东西,地理位置优越,煤炭资源丰富。境内有四座大中型煤矿,年产原煤1000万吨,是典型的内陆资源型乡镇。镇域面积79.8平方公里,辖64个村, 8居委会,总人口1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万人。xx年实现GDP21亿元,实现镇级财政收入64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40元。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村镇创先单位,全国千强镇、全国商业名镇,被山东省命名为省级中心示范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跻身于山东枣庄市十强乡镇的领军集团中。

一、西岗镇小城镇建设总体情况矿区众多是西岗的典型

特点。近年来,西岗镇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促进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城市化的一项战略措施,坚持:依托矿区、围绕矿区、利用矿区、开发矿区,加快小城镇建设,累计投资9.6亿元,城区面积扩展到12.8平方公里,开发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城区内常住人口近6万人,流动人口达3万人。小城镇建设呈现出框架规模大、建设速度快的良好态势,一座小城市雏形已经显现出来。

(一)着眼长远,规划先行,准确把握小城镇发展定位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没有高质量的城镇规划设计,就不可能

有一流的城镇建设。1996年以前,西岗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主要集中在笃西公路两旁和柴里矿区附近,规模小,呈

点状线条化分布,布局不尽合理。西岗镇按照;规划先行,

适度超前,城乡统筹、分步实施;的思路,立足于地处矿区

优势和交通方便、人口较多购买力较强的实际,对小城镇发

展目标定性为鲁南商贸中心镇;,重点构筑鲁南商贸城。投

资10万余元,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设计院、山东省城建学

院、济南规划设计院、枣庄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规划设计专

家现场勘察论证,先后编制了两轮《西岗镇小城镇建设总体

规划》。规划覆盖柴里、郭庄、曹庄三大矿区,涉及18个村,规划面积达15平方公里。规划了六纵八横的骨干道路框架

及工业区、商贸区、居住区、文教区、娱乐区、观光区、行

政办公区等功能分区,并按照功能分区,逐区落实控制性详

规。同时,该镇还编制了消防设施、城镇道路、园林绿化、

城镇管网、采煤塌陷地旅游开发小景点、批发市场等若干专

业性规划,诸规划涵蓄了人居、经济、工业、环境等各方面。在详规中,他们重点倾向于城中矿区市场、商贸体系规划,

对柴里矿区煤城商业街、奥鑫服装城、副食超市综合市场进

行了详细规划。

(二)强化载体,完善设施,加快膨胀小城镇建设规模,

西岗镇把小城镇开发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

持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与转移农村富余

劳动力结合起来,以;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千方百计膨胀

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小城镇建设进度。一是加快

商贸体系建设。把商贸体系建设作为聚集资金、吸纳人流、

物流、信息流的蓄水池,作为促进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途

径。累计吸纳民资2.6亿元,先后开发了府前东路、府前西

路、振兴东路,充实完善新港南路、煤城大街,建设上宅下

店综合商贸房1600余套,其中府前东路、振兴东路形成了

两个别具特色,具有欧式风格的商贸长廊。二是加快公共设

施建设。采取多种开发模式,引资建设了建设了新华书店、

金融大厦、电信大楼、邮政大楼、中心幼儿园、宏港武术学

校、宏港宾馆、富贵山庄等30多项具有大气、洋气、帅气

的建筑。融合原矿区停车场、出租车市场等资源,新建三处

物流配送中心、两个停车场。改建了全省乡镇最大的汽车站

一处,开通了四条客运专线,日发车200余个班次,日接送

旅客6000余人次,进一步扩大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借

助新的行政服务中心启用的契机,投资50多万元,建设了

占地30余亩的文体广场,同沿河公园、居民小康楼融为一

体,成为全镇最大的亮点和景观。这些公共设施建设的不断

完善,增强了城镇气息,提高了城镇品位和档次。三是加快

基础设施建设。对道路建设、污水处理、给水排水和电力、

煤气、亮化、绿地、广场和环卫设施统筹考虑。先后建设了

六纵八横的骨干道路和城区一环路,拓宽了笃西路、复新了

济微路、延伸了外环路、园区路,把主城区与几座大中型煤

矿呈放射状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了3处城市环岛和2座标志

性雕塑。投资260万元砌垒高标准排水沟万余米,确保了城

区排水畅通。完善通讯设施,程控电话、装机容量、移动通

讯均列滕州市之首。

(三)多方投入,产业带动,全面激活小城镇建设活力,

小城镇建设的动力来自经济的发展,充满活力的经济是小城

镇繁荣和发展的基础。几年来,西岗镇始终把小城镇建设与

市场建设、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工作捆在一起抓,探索出一

条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共同推进提高的新路子。一是兴建市

场,以市兴城。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引导各种经

济成份、各方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商贸市场建设。建设了柴里

综合批发市场、奥新服装市场、铝型材批发市场、小百货批

发市场等八大市场和上海发联超市、副食超市等四个大型超

市,发展商业网点3000余户。市场的繁荣带动了餐饮、交

通运输业,全镇从事餐饮服务个体户1467户,从事旅馆服

务的近二百个,从事运输、出租的各类车辆2.5万辆,实现

了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二是

开发园区,以园扩城。在小城镇边缘规划建设了占地600亩

的宏港民营经济园和占地300亩的高科技示范园,在城镇腹

地,依托柴里煤矿规划建设了盛隆煤电焦化工业园。在主城

区规划了民营商贸园,加大投入,积极完善园区的各种基础

设施,园区总投资突破13.2亿元,形成年产值15.6亿元,

利税4亿元的规模,为镇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

用。

(四)突出管理,提升档次,不断优化小城镇建设环境。

近年来,西岗镇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镇、全国环境优美乡

镇、大力推行城镇的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取得了

显著成效,被评为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行规范管理。该镇先后出台了《城镇

镇容和环境管理实施细则》、《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垃圾管

理办法》、《建筑施工材料、渣土管理办法》等多项城管方面

的规章制度,成立了由50人组成的日常保洁队伍,实施与

公安部门的110社会联动,进一步增强管理工作的实效效果。实行专项治理,加强环境整治,是西岗城管工作的一手硬棋。镇城管部门先后围绕乱挂乱建,户外广告、占道经营、乱停

乱放等多项工作进行集中整治,整治中,抽掉精兵强将划片

包干,明确到人,收到很好效果。两年间全镇仅拆除违章建

筑和乱搭棚屋就累计达300多处, 4000多平方米,对城镇

建设和管理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注重硬件,加大投入,

也是西岗镇搞好城管工作的一个特点,近年间,全镇共建停

车场3处,建设水冲式公厕12处,垃圾池80个,配备了两

台垃圾清运车和一台自动洒水车,这一系列硬件设施的使

城镇调研报告(篇12)

我县国土面积2796平方公里,下辖7镇12乡,其中5万以上人口的集镇1个,为县城所在的平都镇,2万至5万人口的集镇8个,分别为横龙镇、严田镇、枫田镇、洲湖镇、山庄乡、寮塘乡、金田乡和洋门乡。近年来,我县突出镇村联动这个核心,积极推进6个乡镇的扩权强镇试点,以九个一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大了乡镇集镇的综合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圩镇环境,做旺集镇人气和商气,涌现出了洲湖新区、泰山风情街、洋溪新农贸市场、横龙移民新区等一批建设档次高、品位深、有看点的精品示范点,特别是围绕我县省百强中心镇洲湖镇,依托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重点打造了洲湖新镇区项目,全力将其建设成为XX县南乡片的人流、物流集散中心。与此同时,我县还稳步推进了81个村点的新农村建设,打造了安茅线、吉福路两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和平都镇李家村张家山、寮塘乡冈口村塘下等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示范点,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

本文来源://www.wyp772.com/w/3505.html